有毒致癌的化妝品成分有哪些?
毒性與劑量

圖1 酒精傷肝
(圖源: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GDGC345205373K23.html)
毒理學名詞—LD50
所以我們在衡量某個物質是否具有毒性時,要引入一些毒理學的基本概念,其中之一LD50(即:半數致死量),它是指我們把某種物質喂食給小鼠或者其他動物,當攝入量/暴露量達到一定程度時,可能導致50%的小鼠,此劑量即為半數致死量。

圖2 半數致死量
某種物質的LD50值越低,毒性越強。在實際應用中,考慮毒性時,必須考慮物質的劑量或暴露量。無數的物質,在高濃度的情況下有毒性;而在低濃度時,則表現出其他生理活性,或者并不表現出任何毒害作用。
而實際的作用劑量又和暴露途徑非常有關,比如,一些粉類物質——涂抹在皮膚上、甚至吃下去都是無毒無害的——譬如面粉——但肺吸入就有毒害作用。在化妝品的典型例子就是二氧化鈦、防曬噴霧。
我們國家實行了世界上化妝品原料管理最嚴格的制度, 沒有之一!其中有一份實質上的白名單,即《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》,還有一份禁限用物質名單。
禁用成分,就是一定劑量下可能導致毒性、致敏性過強或者有光毒性、生殖致畸性、致癌性等的成分。因為它們已經被排除在化妝品允許使用的成分之外,故目前中國市面上化妝品成分表里的物質(只要沒有非法添加),經過長期使用,可以說安全性是有保障的。
而限量添加成分,比如防腐劑、防曬劑,有各自的使用上限,這些成分也受到了嚴格監管,正常使用量和使用途徑下,大家也基本不必擔心其毒性問題。
如何選擇化妝品

錯誤的鑒別方法
網上曾經流行一些方法,鑒別化妝品是否含有致癌或者有毒性的物質,比如用火燒某個化妝品,或者滴在水里,觀察沉浮等等,這都是陳年軼事了。
廣為關注的,可能含有來自是煤焦油或其他石化來源原料的化妝品。準確地說,七十年代以前,由于石油提煉技術較差,某些來自于石油或煤的原料里,可能混合有一定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,它們對皮膚確實有致癌性和致粉刺性。并且,多環芳烴是有毒性的,特別是吸入的情況下,對人傷害較大。
隨著技術的發展,這些成分已經在化妝品原料中被杜絕了,廠商不太可能使用純度低的原料。而過去那些所謂的鑒別方法,很多確實是智商稅。